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视网膜厚度中发现精神分裂症风险的眼部线索

摘要视网膜作为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可能反映出精神分裂症等脑部疾病的早期迹象。一项大规模基因研究发现,即便没有症状,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较高的人往往视网膜较薄。这些细微变化可通过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一种快速、无创的眼部扫描)检测到。研究结果也支持精神分裂症的炎症假说,为早期检测和治疗提供了新的可能。

关键事实

  • 视网膜关联:精神分裂症遗传风险越高,视网膜越薄。
  • 无创检测:利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在数分钟内测量视网膜厚度。
  • 炎症关联:与炎症相关的基因变异可能是精神分裂症中大脑和视网膜变化的基础。
  • 来源:苏黎世大学

视网膜是中枢神经系统的一部分,是大脑的直接延伸。这就是为何大脑中的变化可能在眼睛中被检测到。苏黎世大学和苏黎世大学精神病医院领导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对这一问题进行了研究。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较高遗传易感性确实与较薄的视网膜有关。

在研究中,研究人员检查了神经连接的变化是否与精神分裂症的遗传风险有关,因为神经信息处理受损是该疾病的主要特征之一。先前的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不仅会减少患者大脑中的灰质体积,还会导致视网膜组织的缺失。然而,这些变化是精神分裂症的病因还是结果,仍未得到解答。视网膜健康也可能受到精神分裂症本身的影响,例如通过抗精神病药物、生活方式因素或糖尿病。

大量使用健康个体的数据 该研究的第一作者、苏黎世大学的博士后Finn Rabe说:“为了调查患精神分裂症的风险是否会对中枢神经系统产生影响,我们对数万名健康个体进行了检查。然后我们为每个人计算了多基因风险评分。”研究人员能够使用从英国生物银行(一个包含50多万人数据的大型生物医学数据库)获取的大量基因和视网膜数据。研究人员补充说:“可以说英国生物银行的数据规模给生物医学研究带来了变革。”

视网膜薄,风险高 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的较高遗传易感性确实与较薄的视网膜有关。不过,这种影响很小,只有在大规模研究中才能可靠地证明。研究的一个发现是,与大脑的变化不同,视网膜的变化可通过无创且廉价的视网膜测量轻松检测到。借助光学相干断层扫描(可被描述为一种眼部超声),可在几分钟内测量视网膜厚度。这为预防提供了有希望的前景。Finn Rabe说:“我们的研究显示了在临床实践中使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的潜力。但需要大规模的纵向研究来检验其对预防的有用性。”

新疗法的前景 该研究的另一个关键发现涉及与大脑炎症过程相关的基因变异。这些变异也可能导致视网膜的结构变化。因此,该研究进一步支持了精神分裂症的炎症假说,即炎症过程有助于疾病的发展或进展。Rabe说:“如果这一假说得到证实,药物可能阻断炎症,这或许能让我们在未来改进治疗的可能性。”

作者:Melanie Nyfeler 来源:苏黎世大学 联系:Melanie Nyfeler - 苏黎世大学 图片:图片来源为Neuroscience News

通过与视网膜变薄相关的神经炎症途径对精神分裂症的遗传易感性 然而,在个体患精神分裂症之前是否存在视网膜萎缩,还是这是疾病的次要结果,这个问题仍未得到解答。我们使用了英国生物银行中34,939名英国和爱尔兰白人个体的群体数据。同样,我们发现,特定于神经炎症基因集的精神分裂症较高多基因风险评分与神经节细胞内丛状层变薄有关(b = -0.10,独立P = 0.014,竞争P = 0.02)。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反应可能导致神经退行性过程,如视网膜变薄。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