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患月经失调的女性,患抑郁症风险翻倍↑“可能是不孕信号”

周期性反复的月经是反映女性健康状况的重要信号。但月经周期过于不规律、疼痛剧烈且情绪波动反复的“月经失调”如果持续,就可能超越单纯的不适,导致日常功能下降和情绪萎靡。

实际上,近期一项研究表明,患有月经失调的女性感到抑郁的可能性比未患病女性高出多达两倍。痛经经前综合征(PMS)、异常子宫出血等不只是单纯的生理问题,可能是女性整体健康异常的信号,因此需要早期识别和积极管理。据此,我们来了解一下月经失调有哪些类型,治疗方法和预防习惯是什么。

从痛经到PMS……多种形式的月经失调 通常被称为“生理期”的月经,一般间隔21 - 35天重复,出血持续3 - 7天。出血量大约为每天3 - 5片卫生巾,可调节,生理期前后可能会有疲劳感或情绪变化,但不影响日常生活。

然而,有月经失调时,周期可能异常地短或长,每月也不规律。生理期短于2天或长于8天,出血量过多或过少都有可能。像3个月以上停经的“闭经”、周期少于21天的“频发月经”、35天以上的“稀发月经”、出血量过多的“月经过多”、过少的“月经过少”、难以预测的“不规则月经”等,形式多样。

此外,因剧痛腹痛或腰痛导致日常生活困难的“痛经”、生理期开始前1 - 2周就伴有情绪波动、疲劳、注意力下降等的“经前综合征(PMS)”也是常见的月经失调。更严重的状态是“经前烦躁障碍(PMDD)”,反复的抑郁、焦虑、愤怒等精神症状会显著降低日常功能。

精神健康也受威胁……患月经失调越多抑郁风险越高 特别是月经失调不仅会有疼痛或不适,还会影响精神健康。最近国立保健研究院对3088名13 - 55岁女性进行的调查显示,91%的受访者有轻度或重度月经失调经历,患有重度痛经的女性有抑郁症状的概率是1.6倍,患PMS的女性则高出2倍以上。有异常子宫出血的情况下,抑郁风险也增加1.4倍。

症状越复杂,抑郁风险越高。特别是青少年女性,仅重度月经失调一项,就比成年女性更频繁地出现抑郁症状。

妇产科专家姜美智院长(野诺皮妇产科医院)解释说:“因经前情绪障碍或月经困难症等周期性感到不适时,可能会发展成接近慢性抑郁症的功能障碍,不要只当作简单的情绪变化,应通过专业诊疗准确找出原因并进行管理。”

月经失调可能是不孕的征兆……不要强忍,应就医 月经失调不只是单纯的生理不适,可能是导致不孕的重要警告信号。特别是症状反复或影响日常生活时,不要强忍,准确诊断病因并治疗很重要。姜院长警告说:“频发月经或月经过多会因反复出血导致贫血和体力下降,稀发月经或闭经可能是导致不孕或不育的病因征兆。”

治疗因症状和病因而异。最常用的方法是激素调节疗法。通过口服避孕药孕激素制剂来调节月经周期,控制疼痛或出血量。伴有子宫内膜症或出血严重时,子宫内插入型激素装置(LNG - IUS,曼月乐)很有效。

如果有基础疾病,优先治疗该疾病。例如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体重管理是关键,子宫肌瘤甲状腺疾病、高泌乳素血症等也需要各自相应的治疗。

像PMS或PMDD这样情绪症状严重的情况,服用抗抑郁药(SSRI)或认知行为治疗有帮助。瑜伽、有氧运动等非药物疗法一起施行对缓解症状也有效。

此外,改善生活习惯与治疗同样重要。姜院长建议:“管理压力,减少咖啡因和酒精摄入,保持规律运动、充足睡眠和均衡饮食,就能大大改善月经失调症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