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即便你未察觉,大脑也能感知他人情绪

摘要:一项新的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研究表明,大脑对他人想要表达的情感以及我们有意识推断出的他人感受分别进行编码,这是两个不同的过程。研究人员通过大脑活动训练机器学习模型,以分别预测说话者自述的情绪和观察者的推断。他们发现,即便人们误判他人情绪,大脑仍留存说话者意图情感的潜在特征。这两种大脑模式的一致性预示着更高的共情准确性,有助于深入理解社会理解的运作机制及其失效的原因。

关键事实

  • 双重神经特征:观察者大脑对目标意图和自身推断有不同模式。
  • 潜在识别:即便意识判断错误,大脑也会对说话者意图的情感进行编码。
  • 共情关联:意图和推断模式一致性越高,共情准确性越高。
  • 来源:神经科学新闻

新的fMRI研究显示,大脑隐藏着对他人情绪的认知,这有助于解释我们如何解读和误读社会信号。

人类很擅长“察言观色”。我们轻松观察他人面容、听其声音,迅速形成对他人感受的印象。但这种能力源于大脑何处?为何有时会出错?

一项针对100人的新研究,在他们判断他人情绪时进行fMRI扫描,结果表明大脑不仅编码我们认为他人的感受,还包括他人实际想要传达的情绪,即便我们的有意识推断有误。

本周发表的研究结果显示,观察者大脑中有两种不同的神经模式:一种代表目标实际自述的情绪强度(意图),另一种代表观察者的主观解读(推断)。

有趣的是,即便观察者推断不准确,“意图”模式仍可被检测到。当这两种模式在大脑中更紧密地对齐时,观察者就能更好地正确推断目标的感受,即更高的共情准确性。

这项研究基于数十年的成果,表明社会联系和共情对身心健康至关重要。不良的社会信号处理与自闭症、精神分裂症和社交焦虑等病症有关。

理解大脑如何呈现和转换社会情感信号有助于解释为何有些人难以建立联系,以及如何改进对社会障碍的干预措施。

研究参与者观看人们描述情感生活事件的视频,并逐刻评定他们认为此人感受的强烈程度,同时接受大脑扫描。

研究团队利用机器学习,根据观察者的大脑活动训练两个独立的模型:一个预测目标自述的意图,一个预测观察者自己的推断。

推断模式更多依赖于心理化和躯体感觉区域,这表明观察者部分地用自身身体和情感记忆来模拟目标状态。

当思维一致时 当模式出现分歧时,准确性就会受损。这表明大脑对目标意图的潜在识别是观察者可以利用但并非总是充分利用的资源。

为何重要 意图和推断之间的区别可能也有临床意义。在自闭症或精神分裂症等社交功能受损的病症中,干预措施可以致力于加强潜在意图识别和有意识推断之间的联系,帮助个体更好地将无意识感知转化为准确的社会判断。

这项研究加深了人们对大脑不断处理社会信息(其中大部分在意识之下)的理解。下一个挑战是弄清楚如何帮助人们更有效地获取和信任这些潜在信号,从而改善社会联系并减少孤独感。

关于这项神经科学与共情研究新闻 原始研究:开放获取。Marianne C. Reddan等人的《社会共识期间情绪意图和推断的神经特征趋于一致》,《自然通讯》

摘要 人类轻松地将动态社会信号转化为对他人内部状态的推断。目标提供相同标准的自评。然后我们训练并验证两个独特的观察者大脑活动多变量模型。当观察者共情更准确时,意图和推断模型对新测试数据预测的一致性会增加。这些发现表明,观察者大脑包含他人社会情感强度的潜在表征,意图和推断的fMRI模型可结合起来预测共情准确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