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是鞋子的错?还是超重的锅?足底筋膜炎的成因与症状 [访谈]

足底筋膜炎是一种炎症性疾病,由足底筋膜(从脚跟延伸至脚趾)反复受到压力所致。多种因素,如足部结构、体重、运动习惯、穿鞋习惯等共同作用,典型症状是早晨首次下地或长时间休息后再活动时,足跟处有刺痛感。

首尔건우整形外科医院的崔洪俊院长表示:“足底筋膜炎很常见且易复发,若不及时处理,治疗周期可能延长,所以早期应对很关键。”针对崔院长,详细询问了足底筋膜炎的病因、症状、诊断及治疗方法。

问:足底筋膜炎是怎样的疾病? 足底筋膜是从脚跟向脚趾延伸的坚韧纤维组织,负责支撑体重、分散压力及吸收冲击。当足部反复承受过度压力,足底筋膜会出现细微撕裂,引发炎症和疼痛,这就是足底筋膜炎。

问:主要由哪些原因引起? 原因包括过度使用、足部结构异常、不合适的鞋子、体重、年龄、职业等。 过度使用指突然增加运动量或持续高强度运动,导致足跟压力集中引发炎症。足部结构异常如足弓变形,足弓过低(扁平足)或过高,都会改变足底受力,增加患病风险。 不合适的鞋子也有影响。鞋子应稳定支撑足跟并有效分散体重,但长期穿缺乏缓冲、鞋底薄的平底鞋或稳定性差的拖鞋,可能引发足底筋膜炎。 体重和年龄也与之相关。肥胖或体重突然增加会加大足底压力,成为风险因素;随着年龄增长,足底筋膜弹性下降,足跟底部脂肪层变薄,易产生疼痛,两种因素常同时作用。 职业也有影响。教师、美容师等需长时间站立的职业,以及需穿硬底鞋活动的职业群体,足底筋膜炎较为常见。

问:一般足部疼痛与足底筋膜炎的区别是什么? 过度运动或活动可能导致足部疼痛。一般足部疼痛是因肌肉肌腱过度使用,疼痛位置不固定,可出现在足部前方、中部、足跟等,多为暂时疼痛,休息1 - 2天通常会缓解。 而足底筋膜炎是足底筋膜压力累积,产生细微撕裂并引发炎症反应所致疼痛。主要在足跟内侧疼痛,早晨首次下地或休息后再活动时疼痛典型。与暂时足部疼痛不同,休息一两天无法缓解,疼痛可能持续数周数月,需要治疗。

问:能自行确认是否为足底筋膜炎吗? 了解典型症状有助于自我诊断。 一是早晨起床首次下地时足跟疼痛,“足跟刺痛到无法下地”是最典型症状。 二是长时间坐着后起身活动时足跟刺痛,如看完电视剧起身、长时间乘车后下车、半夜起床去厕所等情况。 三是疼痛特点。早晨首次下地时疼痛开始,稍作活动缓解,继续活动又会疼痛。 最后,按压足底时,足跟内侧特定点有痛感,患足底筋膜炎可能性较大。

问:出现这些症状去医院会接受哪些检查和治疗? 首先医生会询问疼痛部位和起始时间,确认疼痛加重情况。接着通过触诊评估压痛部位,足底筋膜炎主要在足跟内侧压痛明显。 评估足底筋膜紧张程度,因足底筋膜炎与小腿跟腱紧张度密切相关,所以要评估足跟周围结构的缩短程度。之后通过X射线检查足部结构和足弓变形情况,病情久或严重时,查看足跟骨轮廓及筋膜内钙化。症状严重且持续时间长,会通过超声波检查评估炎症程度和阶段,极少数情况下为鉴别会进行MRI检查。 治疗大多是非手术的,手术仅适用于约5 - 10%的患者。初期治疗包括足底筋膜拉伸放松、足浴及物理治疗。症状严重时配合消炎镇痛药,若基本治疗无效或症状严重,采用冲击波治疗缓解炎症,促进细微撕裂部位恢复。治疗同时必须配合拉伸放松疗法。 中期需评估足部是否出现足弓变形及症状缓解缓慢的情况,还要评估日常穿着的鞋子是否不合适及适配性。即便如此症状仍持续且严重,可考虑注射治疗,但盲目使用可能导致足底筋膜撕裂,需由足部专科医生准确评估病情,必要时准确安全地进行治疗。

策划 = 林智允 健康专业播音员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