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少年抑郁而非情绪波动的10个迹象
青少年抑郁症常被漏诊,部分原因是家长难以区分普通情绪波动与更严重的心理健康问题。
但你不必独自应对。心理学家苏珊·阿尔伯斯博士和儿科医生维罗妮卡·艾萨克博士分享了孩子可能抑郁的10个迹象以及如何获得所需帮助。
青少年抑郁迹象 若孩子经历的是普通青少年情绪波动(而非抑郁),可能程度较轻、持续时间短且由特定压力源引发。 青少年情绪波动属正常。他们有时看似和行为像成年人,但前额叶皮质(大脑调节情绪部分)要到20多岁才发育完全。他们还面临激素变化及青春期其他副作用。 但如果你留意到以下抑郁迹象,值得带孩子看医生。
- 情绪变化 评估青少年情绪波动是否为抑郁症状,思考其强度、持续时间及是否与特定情况相关。
- 行为变化 青少年抑郁时,行为常随情绪改变。阿尔伯斯博士称他们可能有:思维、言语或行动迟缓(精神运动障碍);情绪表达困难(情感平淡);执行功能障碍;记忆力和注意力差;坐立不安及自控问题;纪律问题。若孩子行为变得有攻击性,立即联系其医生。
- 睡眠或食欲变化 艾萨克博士建议,若孩子饮食、睡眠量(或体重)有显著变化,带其就医。
- 身体不适 抑郁会引发身体症状。所以若孩子有以下问题要留意:头痛;关节或身体疼痛;胃部问题;月经不调。
- 多方面问题 若青少年在生活多个方面有问题,如学业、课外活动和友谊,可能暗示潜在抑郁问题。阿尔伯斯博士建议与孩子聊聊从课外活动到最喜欢音乐的所有事。
- 自信或自尊问题 抑郁会导致自信和自尊问题。自信和自尊问题也会引发抑郁。觉得自己无价值会使青少年回避过去喜欢的人和活动。
- 消极的自我对话 若经常听到孩子批评、责备或贬低自己,可能需带其评估是否抑郁。
- 物质使用 抑郁与物质使用的关系是:有其一,患另一种的风险就增加。若孩子有上瘾问题,与医生交流。
- 自我伤害行为 听到“自我伤害”,可能担心孩子击打、割伤或烧伤自己。但有些自我伤害形式,如拔头发或抠皮肤,不太明显。若认为孩子有自我伤害行为,艾萨克博士敦促联系儿科医生。
- 明确提及自杀 若青少年表达自杀想法,立即联系儿科医生。
何时寻求帮助 若不确定孩子是否抑郁且对其健康和安全无直接威胁,首先找熟悉的人:孩子的儿科医生。 可能想尽快找治疗师,但阿尔伯斯博士建议先找儿科医生或家庭医生。 儿科医生有资质:美国儿科学会指南鼓励医生为12岁及以上儿童进行抑郁筛查作为常规检查一部分。 若医生要求与孩子单独谈话,别惊慌或不安。 最后想法 心理健康对青少年幸福至关重要。参与孩子生活并让儿科医生在预约时进行抑郁常规筛查,可保持沟通渠道畅通,确保孩子安全并得到支持。 阿尔伯斯博士安慰说:“抑郁可治,家长不必独自面对。有支持、关爱和坦诚对话,青少年能康复并茁壮成长。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伸出援手。开启首次对话能改变一切。” 想了解更多,收听《健康要点》播客节目“青少年心理健康危机”。该节目新集每周三发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