疾病控制与不良事件促使乌帕替尼用于特应性皮炎时的剂量调整增加
一项新研究表明,特应性皮炎患者使用乌帕替尼时,起始剂量为30毫克的患者更常出现剂量调整,这主要是由于不良事件和治疗反应;而从15毫克起进行剂量上调主要是因为疾病控制不佳。1这些数据和其他内容在比萨大学皮肤科的弗拉维亚·曼佐·马吉奥塔(Flavia Manzo Margiotta)医学博士及其团队的近期分析中被重点提及。该团队指出,根据患者的反应和耐受性进行剂量调整可增强患者对随时间变化的临床情况的适应性。2然而,马吉奥塔及其同事强调,尽管乌帕替尼用于特应性皮炎的情况日益增多,但在这项研究之前,与剂量调整的依据、时机和结果相关的实际信息有限。“在此背景下,一种结构化且基于证据的剂量转换(上调或下调)方法可显著改善个性化治疗计划和长期疾病管理,”马吉奥塔等人写道。1“为填补这一空白,我们的研究旨在评估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乌帕替尼的剂量调整情况。”
研究团队确定,一种系统性、数据驱动的剂量调整(上调或下调)策略有助于为这种炎症性皮肤病患者提供更具针对性的治疗方法。为此,研究人员调查了6个皮肤科中心成年特应性皮炎患者乌帕替尼的剂量调整情况。
他们的分析在意大利托斯卡纳的中心进行,2022年5月 - 2025年3月期间接受乌帕替尼治疗的患者被纳入为试验对象。研究团队重点关注剂量水平、临床特征和药物留存率之间的关系。他们的分析方案于2022年5月得到托斯卡纳地区临床实验伦理委员会(Comitato Etico Regionale per la Sperimentazione Clinica della Toscana – AREA VASTA SUD EST)的批准。
马吉奥塔及其合著者对参与者数据进行的统计检验包括卡方检验、曼 - 惠特尼检验或学生t检验以及卡普兰 - 迈耶生存分析,这些都是通过R软件4.3.2版本进行的。他们共招募了58名患者,其中53.4%为男性,46.6%为女性。受试者平均年龄为32.3±12.7岁,年龄上限为65岁。
马吉奥塔等人指出,在这些参与者中,69.0%的患者起始乌帕替尼治疗的剂量为15毫克,31.0%的患者起始剂量为30毫克。在团队的基线分析中,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起始乌帕替尼剂量为30毫克的患者湿疹面积和严重程度指数(EASI)得分明显高于15毫克组的患者(23.33对18.08,P = 0.038)。1他们指出,这表明疾病更严重。
马吉奥塔及其同事发现,除了15毫克组颈部受累更常见(P = 0.044)外,患者的家族病史、人口统计学特征、发病年龄或特应性皮炎表型分布在基线时无显著差异。在观察期间,研究人员注意到共发生了24次剂量调整。30毫克组的调整比例更高,其中44.8%需要调整,而15毫克组为20.8%。
从30毫克剂量下调的主要原因是不良事件(AEs)。31%的研究对象报告了不良事件,17.2%达到了最低疾病活动度(MDA)。9例不良事件平均在13.1±8.5周后被记录,马吉奥塔等人表明这些事件包括44.4%的参与者出现痤疮样皮疹、33.3%出现高胆固醇血症或高脂血症、22.2%出现中性粒细胞减少或白细胞减少以及11.1%出现乏力。
在因不良事件而降低剂量的患者中,发现77.8%已经达到了MDA。此外,研究团队得出结论,此后超过一半(57.1%)的患者维持了MDA。相比之下,研究团队表明,15毫克剂量上调的唯一驱动因素是疾病控制不佳,平均34.8±26.5周后,21.2%的患者需要增加到30毫克,其中40%在剂量上调后达到了MDA。
“未来的研究应像对生物制剂所做的那样,探究不良事件和反应的预测标志物,”研究人员写道。1“总之,这些实际研究结果凸显了乌帕替尼的有效性、安全性和灵活性,支持其在中重度特应性皮炎个性化管理中的作用。”
参考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