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自闭症患者的触觉处理有何不同及其重要性

摘要:一项新研究表明,自闭症成年人对主动和被动触摸的处理方式相似,而神经正常个体在自主触摸时大脑活动会减少。这一发现有助于解释自闭症中常见的重复行为(如自我刺激行为),这些行为可作为情绪调节或感官应对机制。研究人员利用脑电图、虚拟现实和振动触觉输入,创建了一个模拟触摸并跟踪大脑反应的实验装置。该研究为理解感官输入如何影响行为打开了大门,并可能为减少自闭症中有害的自我刺激行为提供干预依据。

关键事实

  • 触摸感知差异:自闭症成年人对主动和被动触摸的大脑反应相似。
  • 感官预测缺陷:这可能表明预测感官结果存在困难,这可能是自我刺激行为的原因。
  • 创新方法:该研究结合脑电图、虚拟现实和触觉模拟进行真实且严格的感官测试。
  • 来源:罗切斯特大学

我们都有过在教室、会议或公共场所看到自己或他人有重复行为(也称为自我刺激行为)的经历,如敲笔、抖腿、转头发等。对于自闭症患者,自我刺激行为包括弹手指或前后摇晃等动作。这些行为被认为是用于应对感官过载环境、调节情绪或表达喜悦,但人们对自我刺激行为了解甚少。虽然这些行为大多无害且在某些情况下有益,但也可能升级并造成严重伤害。然而,这种行为很难研究,尤其是涉及自伤的行为。罗切斯特大学医学与牙科学院的医学科学家培训项目学员、该研究(发表于《神经影像》)的第一作者Emily Isenstein博士表示,对自我刺激等良性主动触觉感受的处理了解越多,就越接近理解自伤行为。研究人员使用多种技术方法为主动触摸(伸手触摸)和被动触摸(被触摸)创造更真实的感官体验。通过脑电图,研究人员测量了30名神经正常成年人和29名自闭症成年人在参与主动和被动触摸任务时的大脑反应。结果发现,神经正常组对主动触摸的大脑信号反应比对被动触摸小,而自闭症组对两种触摸的大脑反应差异不大。Isenstein表示,这可能表明自闭症患者难以预测自己行为的后果,从而导致重复行为或自我刺激。罗切斯特大学戈利萨诺智力和发育障碍研究所主任John Foxe博士表示,许多自闭症成年人已学会如何与环境有效互动,但仍存在大脑处理主动触摸的差异,这可能意味着儿童中的这种差异更大。Isenstein借鉴了两个实验室的资源和专长进行研究,该研究使用的技术组合是较新的方法,研究装置经过多次试验以确保数据质量。其他作者还包括罗切斯特大学的Ed Freedman博士、Grace Rico和Zakilya Brown。

关于触觉处理和自闭症研究新闻

  • 原始研究:开放获取。Emily Isenstein等人的《自闭症谱系成年人在自主产生而非被动体验躯体感觉时与神经正常同龄人存在差异:一项高密度电生理(EEG)映射和虚拟现实研究》,《神经影像》。
  • 摘要:关于触觉输入的不同特征如何影响自闭症患者的躯体感觉知之甚少。我们比较了由自身运动主动触发(主动)和由目标运动被动触发(被动)振动触觉刺激时的N1和P300波幅。在两组间失匹配负波(MMN)时间窗口内,无论模式偏差如何,反应相似,但在此时间范围内,根据刺激是主动还是被动,波幅模式不同。总体而言,自闭症组在刺激的自主性方面与神经正常组存在差异,但在模式偏差反应方面两组结果相似。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