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健康资讯 > 正文

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就一份“大流行条约”草案达成一致,以避免重蹈新冠疫情的覆辙

新冠疫情引发各国封锁、经济不稳定且致数百万人死亡的五年后,世界卫生组织成员国就一份“大流行条约”草案达成一致,该草案为国际社会应对下一次全球健康危机制定了准则。

全球应对新冠疫情大体上很失败,2021年各国委托世卫组织监督大流行条约的制定。周三早些时候谈判结束,预计下个月联合国卫生机构日内瓦年会将通过该协议。

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称这是历史性时刻,他说各国已证明“在分裂的世界里,各国仍能合作找到共同点并作出共同应对”。

美国总统特朗普1月决定让美国退出世卫组织后,特朗普政府禁止美国官员参与谈判,预计美国不会签署该条约。

新冠疫情期间,美国的研发很大程度上产出了最有效的疫苗和药品。

特朗普作出决定几周后,阿根廷总统哈维尔·米莱也退出了世卫组织,理由是与该联合国机构存在“深刻分歧”。

倡导组织“被忽视疾病药物研发倡议”的瑞秋·克罗克特称大流行条约草案是“妥协的产物”。她说其中有强有力的条款,但前提是各国选择执行:“这可能改变我们在新冠疫情中的所见,当时部分人群无法获得所需物资。”

该草案尤其包含一项条款,确保共享关键病毒样本的国家能得到由此产生的检测试剂、药品和疫苗,世卫组织将留存最多20%此类产品以确保较贫穷国家得到供应。该条款的谈判预计在5月成员国可能接受条约后继续进行。

克罗克特承认,和国际法的常见情况一样,不遵守的国家几乎不会受到什么影响:“如果各国选择不批准或不遵守,也没什么办法。”

援助组织“无国界医生”的胡元琼说,如果国家间发生争端,条约包含一种机制,让它们先利用外交渠道,然后进行仲裁。

各国已受《国际卫生条例》的法律约束,要做诸如快速报告危险的新疫情爆发等事情。但这些规定屡被无视,埃博拉等疫情期间非洲国家、新冠疫情初期中国以及美国在其持续的流感疫情期间(可以说)都有此类情况。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