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能够被唤起,24小时内“情绪复习”是关键
有研究结果表明,记忆虽会随时间推移逐渐模糊,但若重新唤起初次记忆时的情感或情境,就能重拾已忘却的记忆。德国雷根斯堡大学心理学研究团队证实,在脑海中重现记忆形成时的状态这种“精神时光旅行”对提高记忆力有效。
情感与思绪共现则记忆复苏 该研究以1216名德国成年人为对象。参与者在完成诸如记忆单词表、阅读科学文章等任务后,参加了记忆力测量实验。其中部分参与者只是单纯回忆所记内容,另一组则先唤起记忆内容之前以及学习过程中的自身情感、思绪、周边环境等。例如记录下记忆单词之前的情感,或阅读文章时的专注状态等。 这样,将记忆时的情境与情感共同唤起的小组,比单纯复习内容的小组记忆力更高,且随时间推移记忆力下降的速度也更慢。研究团队称,“并非记忆消失了,而是难以触及该记忆”,恢复记忆时的感觉与情境可能是重新打开“通往记忆之门”的钥匙。
24小时内唤起效果更佳……7日后则变难 但在恢复记忆方面似乎也存在时间限制。在记忆之后并非马上,而是4小时或24小时后唤起记忆,对恢复记忆力有明显效果,但7日后几乎就没有效果了。 实验结果显示,记忆形成4小时后重新唤起时,约84%的记忆得到恢复,24小时后约为68%。相反,7日后恢复率大幅降至一半以下。对此研究团队分析称,“记忆形成的时间越久,就越难唤起当时的情感或思绪,记忆恢复效果也会相应降低”。
“记忆不会完全消失”……日常生活中也可能运用 主导此次研究的卡尔 - 海因茨·布恩教授表示:“记忆虽会随时间变得模糊,但可通过唤起的方式复苏。”他解释说:“复习学习内容时,与单纯看内容相比,将当时的心情或周边环境一并唤起对保持记忆力可能更有效,这种方式不仅可用于学习,也可用于咨询、法庭陈述等多种情况。” 此次研究成果(《恢复记忆编码时的时间背景可使记忆如西西弗斯般复苏:记忆编码语境的恢复可唤起记忆》)于2025年7月发表于学术期刊《美国国家科学院院刊(PNA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