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不应带着气睡觉,你觉得呢?或许现在得重新审视一下了
深夜,你一整天都在纠结伴侣做的烦心事。现在是解决的时候了,毕竟大家都知道,千万别带着怒气上床,对吧?
虽是常理,但很多情感专家称,死守这条规则适得其反,甚至可能伤害感情。
马里兰州的临床心理学家萨曼莎·怀特恩表示:“这完全错误。这只会确保人们在疲惫时争吵。”
相反,夫妻可养成一些习惯,既能助眠,又能长期改善关系。
怀特恩说,想在问题恶化前讨论很正常,但指望冲突能在睡前迅速且温馨解决太不现实。
她说:“听起来不错,但像童话一样。”
有人认为这句话出自《新约以弗所书》。译文有别,但大意如下:“生气却不要犯罪,不可含怒到日落。”
问题是,夫妻在“情绪失调”时不应争吵。怀特恩提到首字母缩写词HALT,这在治疗中常被用来提醒人们,饥饿、愤怒、孤独或疲惫时应避免严肃讨论。很多人晚上还喝酒,这不利于营造平静氛围。
她说:“他们更可能冲动言行,事后后悔。”
纽约市的临床心理学家萨布丽娜·罗曼诺夫称,晚上讨论问题看似容易,因为这时伴侣最有空。
但她说,最好是承认有问题要讨论,暂停一下,定个时间再回头谈。比如第二天一起吃午饭或喝咖啡,或者在不匆忙出门的时候。
关键是要坚持到底。
罗曼诺夫说:“这关乎一种技巧,相信伴侣真的会回到对你很重要的事情上。”她还说,多数夫妻都得练习。
这也关乎理解伴侣,体谅彼此需求。罗曼诺夫说,一方需要空间时,另一方不应把这空间视为拒绝。
怀特恩说,她治疗的很多夫妻中至少有一人觉得不解决争吵就睡不着。这往往是焦虑和对不确定性不适的表现。
她说:“人们要各自学会如何自我调节,告诉自己没事。能自我安抚是关键。”
反之,回避也不好。很多人可能需要空间处理争吵,但之后有义务回到伴侣身边谈这个话题。
怀特恩说,目标是双方都有足够安全感承认分歧,记住感情比一次争吵重要,同意稍后再谈。“人们学会这样做,真的会有很大改变。”
罗曼诺夫建议夫妻定期交流。不必在特定时刻谈论生活中最糟的问题,但应养成小交流的习惯。
她说,哪怕经常问问伴侣一天过得如何,也能营造情感安全的框架,为解决问题创造空间。
有问题时,用“我”开头陈述,清楚说出需求,试着制定对方如何满足需求的计划。她说,在合适时间提出的请求往往更容易被接受。
她说:“沟通中时机至关重要。”